学生会干事变成主席、共青团员“眨眼”成共产党员、短期培训成名校毕业……
近日,据新华社报道,正值高校就业季,简历造假、文凭“注水”的现象竟在一些求职的高校毕业生中成为公开的秘密。
昨天,记者询问了南京的几家企业HR和身边的应届毕业生发现,确实有不少同学在求职时给自己的简历“注水“,移花接木地把别人的经历写到自己的简历上,故意淡化自己的学历背景不写自己是“自考生”等,对此,有企业HR认为,核实并不难,毕竟已经过一轮网申系统筛选,面试问细节可让其“原形毕露”。
求职者
“移花接木”让求职简历更“达标”
记者调查发现,不少同学在求职时喜欢给简历“注水”。某师范大学的小沈告诉记者,当时求职时她特别想进电视台,但看到招聘要求都需要“相关经历”,“现场投递简历时,发现很多同学实习经历那栏长长的一串,还有拍摄作品之类的,我就把曾经团队合作的视频作品添上了。”而学文学的小刘想应聘销售,“我没什么经验,就向市场营销专业的一个朋友询问了一下他实习的经历,包括销售的产品、各环节等,然后写在了自己的简历上。”小刘表示,“感觉这样成功的几率会大些。”
采访中,记者发现,有关简历“造假”、“注水”等是否牵涉诚信问题,意见不一。
小李是某理工大学的学生,他告诉记者,因为应聘的单位是互联网公司,对计算机证书有一定的要求,“我感觉自己能力一般,但为了展现自己的能力,我就写了‘精通’。”小李认为,这应该不算不诚信,毕竟有这方面的能力,就看公司给不给机会学了。
天涯论坛上,一则“发现手下简历作假,该怎么办”的帖子回复中,不少网友表示支持“留下,能出成绩才重要。”还有一位网友说,“我写简历,1年半工作经验肯定写2年,呆过4个公司,我会写只呆过2个,上家公司待遇8千元,我会写1万元,只听过的我一般写了解,了解的我写熟悉,熟悉的我写精通,这算造假吗?还是能力更重要。”
企业HR
核查成本高但可追问细节来判断
“造假”、“注水”的简历真的很难核查吗?对于这类应聘者,用人单位发现后会如何处理呢?
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管理中心的林勃告诉记者,大公司招聘都会有网上申请的过程,几百或几千份简历中能通过筛选进入面试的一般都是比较优秀的,出现上述情况比较少。“我们的面试一般要经过三四轮,每轮面试都能考验求职者的能力,如果真的有‘无中生有’写经历的,一追问相关细节就可以看出他是否真的参与过或有这方面的能力。”
林勃还表示,即使一些淡化处理自己是“自考”的求职者,根据他所写的学习经历时间断层还是可以问出来的。“我也遇到过学生会干事自称干部的,一方面我们会核查其他学生会成员,另一方面,面试中,如果他们给出的答案很泛,还是可以判断的。”
一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HR也表示,她还遇到很多在职人员“注水”简历,“本来干的基层说自己是经理,留个电话还是公司的,做背景调查很难,但职位不同,所做事情也有所区别,细节内容可以摸查出来。”她还表示,一般像规模较小的民企,对英语四、六级等证书虽有要求但核查成本太高,“一般我们就看下纸质成绩单,如果不是外贸公司的相关职业要求,我们一般也不太会去仔细核查,还是看能力。”
专家
能力最重要企业选人机制应灵活
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副教授曾智认为,之所以出现大学生求职时给简历“注水”的现象,企业招聘标准模式化是一个重要原因,“很多难以符合情况的同学就会选择采用各种方式迎合企业条件,甚至‘铤而走险’去‘造假’。”
曾智表示,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不努力,他建议大学生不要只在自己的简历上“抹金”,还是应该抓住机会积累知识,有诚信的素养。此外,“我觉得企业也应该建立灵活的选人机制,不要只用‘经验’去筛选大学生,选择有潜力、有成长空间的应聘者或许更能为企业培养人才。”